諮商師看老年憂鬱症——在晚年階段創造生命統整感(上)

文/Dianne Chu

2022年,台灣的一群醫師利用衛福部國健署2015年「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」(TLSA)中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發現,在納入分析的7,675人中有1253人罹患憂鬱症,這個比例是50歲以上民眾的16%,也就是說,這個年齡層的台灣人,大約每6人就有1人患有憂鬱症。

「老年憂鬱症」近年來不再是個陌生的詞彙,而是許多人照顧家中長者時,眼見長者在身心上呈現種種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表現,可能經過了百轉千迴的過程後,終於歸納出的答案。這篇文章就來談談這個越來越普遍的身心現象,除了一般精神醫學的角度,以及一些表象的應對跟治療方法之外,有些什麼背後的意義和內涵,能夠讓我們在尋求解決之道的路上,建立一點方向感。

同時,如果現在的你正值青壯年,又要如何邁向健康愉悅的老年生活,向承受衰弱和憂鬱之苦的老年命運說不呢?

老年憂鬱症症狀

首先,還是要先介紹一下相關的基本知識,再來探討其背後的根源。怎樣的症狀會被診斷為老年憂鬱症呢?以精神醫學診斷的角度來說,老年憂鬱症的診斷準則和年輕人的相同,若有以下的症狀持續超過兩個星期,在老年人的身上發生,就稱為老年憂鬱症:

1.心情憂鬱。 

2.對所有活動的興趣或愉悅感減低或消失。

3.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,或食慾明顯降低或增加。 

4.失眠或嗜眠。 

5.精神動作激動或遲緩。 

6.疲倦或無精打采。

7.感到無價值感,或有過度/不實際的罪惡感, 例如常抱怨活著是拖累家人,老了沒用了。

8.思考能力和專注力降低,容易凡事猶豫不決。

9.反覆想到死亡,有自殺意念而無具體計畫, 或有自殺舉動,或有具體自殺計畫。

除此之外,憂鬱症發生在老年人身上,還有一些常見的特徵可以幫助我們辨識,這些包括了:

1.較少抱怨情緒問題而著重於身體不適的症狀——
身體疼痛,全身這裡痛、那裏痛,易出現失眠現象、沒有活力不想出門、體力大不如從前等問題。

2.悶悶不樂,看什麼都不順眼——

容易心煩,常生氣或焦慮、悶悶不樂、不安、心浮氣躁。

3.原來有興趣的活動,都不感興趣了——

憂鬱症患者會害怕面對外界而不想出門,若家中長輩以前喜歡出門活動或遊玩,但最近即使朋友邀約也不出門時,又或是以前愛聊天,現在變得不太喜歡講話,就值得特別注意。

 4.易忘東忘西,注意力不集中——

老年憂鬱症與失智症都有健忘的症狀,但前者會強調自己想不起來了,後者則會掩飾自己忘記的情況。罹患憂鬱症的長者常會抱怨並強調自己記憶力變差。

5.沒食慾、體重減輕——

體重若在兩周或一個月內減輕5%,也是老年憂鬱症的警訊之一,這點和非老年的憂鬱症相似,但老人家比較容易顯現出食慾減少的現象。

6.憂鬱的老年人有時甚至會有妄想症狀——

有些人會對一些錯誤、與現實不符的想法深信不疑。例如:堅信自己對不起大家、堅信自己一無所有 、堅信自己得了不治之症、一點咳嗽就堅信自己有肺炎,或自己的腸胃已沒有功能等。

青壯年時代,我們活動自如,有雄心壯志,且身強體壯,很難想像有一天,每天起床不用再上班,生活少了原來的重心和目標,也難寄託希望於自身長遠的未來,因為下個階段要面對的,是持續的衰老和生命的最終章。假設有一天,自己連行走、坐臥起身和如廁都不再活動自如,一天三餐還得吃好幾種藥,不再是世界舞台上的焦點,心知自己正逐漸走向人生終點,這想必會為我們的內心和情緒帶來很大的挑戰。這個階段的人生,需要很大幅度地調整心情跟生活。當我們帶孩子第一天上小學,或看著小孩從小學畢業上國中,都會鄭重地看待孩子對於新階段的適應程度,但我們卻常忽略了老年生活的開始,其挑戰更勝於年輕生命在每個階段的轉變。這是每個人生來所必經的過程,那麼,我們如何為這個階段作好正面的準備,創造出不同的結果呢?

<<下集待續>>

諮商師簡介

Dianne Chu

原籍台灣人,荷蘭的認證諮商心理師,執業於海牙的獨立心理諮商工作室,也在荷蘭的其他心理治療單位兼任諮商師,使用中英文雙語工作。email: diannechucounseling@gmail.com


Previous
Previous

諮商師看老年憂鬱症——在晚年階段創造生命統整感(下)

Next
Next

2022年報搶先看-大神上身